負責管理真的比較輕鬆嗎?責任與壓力不是人人都可以承擔的。
14 項管理原則 (Principles Of Management)#
上一篇文章提到的那位提出「古典管理理論 (法約爾主義)」的法國管理學理論學家 Henri Fayol (亨利·法約爾) 總結出了14 項管理原則:
- 勞動分工 (Division Of Work)
- 該原則屬於自然規律。和 Adam Smith (亞當·史密斯) 的「分工理論」相同。專業化使得員工提高效率來提升產出。通過分工來提高管理工作的效率,但勞動分工有一定的限度,經驗與尺度感告訴我們不應超越這些限度。
- 權力與責任 (Authority and Responsibilities)
- 管理者必須擁有能夠下達指令的權利,而「有權利就也代表著有責任」,這就是著名的權責相符原則。而要貫徹權責相符原則,就應該要存在有效地獎勵和懲罰制度。
- 紀律 (Discipline)
- 員工必須嚴謹的遵守組織規章,而規章是領導人造就的,其紀律狀況主要取決於其領導人的道德標準。
- 紀律是一個企業成功的關鍵,若沒有紀律,任何一個企業都不能興旺繁榮。
- 制定和維持紀律最有效的辦法是:
- 優良的領導:一個好的紀律來源於有效的領導力。
- 明確而又公平的協定:管理者必須能與下屬有效溝通、理解。
- 合理的懲罰機制:違反紀律者必須給予正確地懲罰
- 統一命令 (Unity Of Command)
- 下屬只能接受一位上司的命令。
- 如果兩個領導人同時對同一個人或同一件事下達命令就容易形成混亂。任何情況下都不會出現「適應雙重指揮」的社會組織。
- 統一領導 (Unity Of Direction)
- 只能有一個領導人和一項計劃。聽起來跟統一命令 (Unity Of Command)很像,但統一命令 (Unity Of Command)所強調的是「一個下屬只能接受一個上級的指令」,而統一領導 (Unity Of Direction)強調的則是「一個下屬只能有一個直接上級」。
- 個體利益服從整體利益 (Subordination Of Individual Interest to the General Interest)
- 犧牲小我,完成大我。任何員工的利益都不應該居先於組織整體的利益。
- 報酬 (Remuneration)
- 員工必須被支付與自己的付出 合理、公平的薪水,同時不應導致超過合理限度的過多報酬。
- 集權或分權 (Centralization Or Decentralization)
- 集權指的是下級參與組織決策制定的程度。目的在於對於各種情況找到最適合的集權程度。
- 舉例當一般小型企業,上級在傳達命令給下級時,幾乎可以直接傳達,這種權力擴散範圍小、較集中,等於集權程度高,這種管理方式稱為「集權管理 (Centralized Management)」。
- 而相較大型企業來說,例如「Google」則不可能如此運作。在大型企業中,由上級傳達命令給下級的過程中,可能會經過許多中階的部門或人員,此時權力就被分散了,等同集權程度小,這樣的管理方式又稱「分權管理 (Decentralized Management)」。
- 層級制度 (Scalar Chain/Line Of Authority)
- 主要原則是指必須創造一個「由高至低階級的層級所劃分構成」的層級鏈,而組織中的溝通應當遵循這條等級鏈的路徑。
- 層級鏈使組織中各環節之間的權力關係更加明顯。有了這個等級鏈,組織中的成員就可以更明確了解各個階級的權力關係,以及誰有資格對誰下達命令,誰又應該對誰負責等。
- 這同時也表明了組織中信息傳遞的路徑。
- 雖然說組織中的溝通需要透過等級鏈的路徑一步一步執行,但在許多時候為了避免資訊傳達過慢,或者傳遞的中繼單位太多而導致訊息失真等,也會採取直接越級溝通的方式。(前提是雙方皆同意)
- 秩序 (Order)
- 任何的人和物都應該在合適的時間、合適的地點出現。秩序原則就是要求「每個人都待在最能使自己能力發揮的工作崗位工作」,就好比「每一件物品都放在它應該放的位置上」。
- 要符合秩序原則,首先要對企業的社會需求與資源有確切的理解,並保持兩者之間經常的平衡;同時要消除任人唯親、偏愛徇私、野心奢望和無知等弊病。
- 公平 (Equity)
- 上級應該寬容和公正同時又不忽視任何原則地對待下級。
- 人員穩定 (Stability Of Tenure Of Personnel)
- 一個人到了新職位,從適應、調適、熟悉自身工作內容,一直到能很好地完成自己的工作,這個過程需要耗費時間成本,因此高的人員流動是沒有效率的。
- 管理員應該規劃有秩序的人員安排,並且保持隨時有代替人員可以填補空位。
- 首創精神 (Initiative)
- 人的自我實現需求滿足是激勵人們的工作熱情和工作積極性最有力的刺激因素。想出一個計畫並使其成功是一個聰明人的最大快樂之一,這造就了首創精神 (Initiative)的核心目的「職員會在被允許創立和執行自己的計劃時發揮更高水平的努力」。
- 團隊精神 (Esprit de Corps)
- 管理者需要培養員工正確的工作態度。在團隊精神 (Esprit de Corps)原則中,員工不該有自私自利的心態,為了增加組織的團結,員工必須有個人和集體積極的工作態度,促進團體中的和諧與團結。
Henry Mintzberg 的 3 大類、10 種角色#
管理思想家 Henry Mintzberg (亨利·明茨伯格) 歸類出了 10 種角色並分成 3 大類:
人際角色#
- 代表人 (Figurehead)
- 團隊單位的代表,對外以團隊名義參與活動。
- 領導人 (Leader)
- 給予下屬指揮及下達命令。
- 聯絡人 (Liaison)
- 建立良好的組織內外關係和網絡,做好溝通、傳達、收集訊息等任務。
信息#
- 監控者 (Monitor)
- 透過收集組織內外消息以分析出組織的潛在機會和威脅。
- 傳播者 (Disseminator)
- 將接收到的組織外部資訊傳播給組織內部。
- 發言人 (Spokesman)
- 將組織內部欲傳遞給外部的訊息,代表整個單位傳遞。
決策角色#
- 創業家 (Entrepreneur)
- 發現機會並進行投資。
- 危機處理者 (Disturbance Handler)
- 處理危機事件及衝突。
- 資源分配者 (Resource Allocator)
- 決定資源分配的對象及數量。
- 談判者 (negotiator)
- 負責組織與客戶、供應商的商業談判。(包含員工的勞資談判。)
參考資料#
Wiki 維基百科:https://zh.wikipedia.org/wiki/%E8%A1%8C%E6%94%BF%E7%AE%A1%E7%90%86%E5%AD%B8%E6%B4%BE
MBA 智庫百科:https://wiki.mbalib.com/zh-tw/14%E9%A1%B9%E7%AE%A1%E7%90%86%E5%8E%9F%E5%88%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