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slow 將心理需求與生理需求分成了五個層級來探討…
起源#
Maslow’s Hierarchy Of Needs (馬斯洛 需求層次理論) 是由一名美國心理學家 Abraham Harold Maslow 於 1943 年《心理學評論》的論文〈人類動機的理論 (A Theory of Human Motivation)〉 中所提出的理論。該理論屬於心理健康的理論,主張認為人類天生的需求是首先要被滿足的,隨後更進一步滿足自己,最後達成自我實現。
需求比較#
凡是人便有需求,食衣住行娛樂皆是。
而這些需求有輕重緩急之分,舉例「食
」相較「娛樂
」來的更重要,因此在滿足「食
」的需求之前,「娛樂
」先放一旁。又好比說「安全
」與「理想
」來說,當一個人面臨威脅自身安全的處境而又無法解決時,是沒有心思去思考自己的理想的,安全相對是更重要的,也正是大家常聽到的「安全第一」。
Maslow 將這些需求進行排列、分級就形成了著名的「需求層級圖」。
需求層級#
這些需求被以優先需要的程度高至低
分別為下到上
分級,及形成上圖的需求層級金字塔。
以下為生理層面的需求:
Physiological Needs (生理需求)#
級別最低,在整個需求層級金字塔最底部,也就是最優先需要的層級。
其中就包括空氣
、食物
、水
、睡眠
、性
等。
這些是使人能存活下去的主要條件。當不被滿足時,其他層級的需求相對不再重要,甚至可能被捨棄,像是「烏拉圭空軍 571 號班機空難」事件中,遇難的 45 人中,只剩 16 名生還者,使這些生還者能夠生存的關鍵在於,他們選擇吃了其他同伴的遺體,聽起來殘忍,但也正是因為這個選擇滿足了生理需求才能活下來。
「倖存者的食物很少:幾塊巧克力、什錦點心和幾瓶紅酒。墜機後的幾天裡,眾人將食物分成很少的量,以免把他們微薄的補給用盡。費托還設計一種把雪融成水的辦法,他把雪放上金屬座位。用陽光把雪融掉後滴入空酒瓶。即便分配很嚴格,他們的食物還是很快地減少。白雪皚皚的山上不會有天然植物或動物存活。眾人作出集體決定,吃死去戰友的屍體。這個決定不是輕易做出的,因為大多死難者都是親密的朋友和同學。」 - Wiki 維基百科
Safety Needs (安全需求)#
為次要需求層級,在滿足了 Physiological (生理) 層面的需求後,生物的基本生存條件就被鞏固了,但以群觀視角來說,依舊無法滿足真正「穩定的生存」。
對一般動物而言,身處的環境及自己處在食物鏈的哪一環決定了自己的安全條件如何。而人類不只是如此,人類還必須得面臨在人類社會中的經濟
問題。
諸如人身安全
、生活安穩
、疾病或痛苦
、威脅
等,只要是影響到自身生命安全的因素,皆是屬於該層級。
以上皆是為了「生存」的生理需求,
從這裡才開始有了心理需求:
Love And Belonging Needs (愛與歸屬感需求)#
又稱「社交需求」。既然是「社交」就不會只有自己。
生理需求中所作的一切都只是為了自己,讓自己能夠活下去,但在此層級中,開始會為他人著想、付出。
開始有了親情
、友誼
、愛情
等需求,可以為了愛付出貢獻,甚至是無私的奉獻。
Esteem Needs (尊嚴需求)#
屬於高級需求。在文明社會中,大家所追求的基本上就是該層級的相關內容。
尊嚴不只是他人對自己,也包括自己對自己,分別又稱外部尊重及內部尊重。
舉例社會地位
、成就
、名聲
、被他人認同
、被他人尊重
屬於外部尊重;自我認知價值
、自信(自我肯定)
、自尊
則屬於內部尊重。
Need For Self-Actualization (自我實現需求)#
為最高層級的需求。主要是指獲得更高人生境界的需求。
像是發覺自我潛能、做到自我實現等。
聽起來很複雜,但例子就在生活周遭:愛護動物而選擇吃素
、運動國手勤奮訓練為了超越自己
、為了幫助弱勢族群而捐款
,是一種衍生性需求。
Over Actualization (超自我實現)#
Maslow 在晚期提出的延伸理論。
當人們充分的滿足 Need For Self-Actualization (自我實現需求) 時,所出現短暫的「高峰體驗」。
可能是成就感
或某種體悟
,通常都是在進行或完成一件事情時,深刻體驗到的感覺,通常藝術家或是音樂家較常體會到。
「一位音樂家,在演奏音樂時,所感受到的一股「忘我」的體驗。一位藝術家在畫圖時,感受不到時間的消逝,他在畫圖的每一分鐘,對他來說跟一秒一樣快,但每一秒卻活的比一個禮拜還充實。」 - Wiki 維基百科
參考資料#
《Wiki 維基百科 - 需求層級理論》https://zh.wikipedia.org/wiki/%E9%9C%80%E6%B1%82%E5%B1%82%E6%AC%A1%E7%90%86%E8%AE%BA